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栏目导航
  黄冈景秀(17279)
  历史名镇(52)
  著名景区(17227)
  黄冈名戏(11463)
  戏曲名家(309)
  戏曲曲种(11154)
  黄冈特产(366)
  报纸(231)
  会议论文(6)
  学位论文(4)
  期刊(76)
  巴河莲藕(3)
  东山老米酒(2)
  鄂东茯苓(3)
  龟山岩绿茶(8)
  红安苕(3)
  黄梅青虾(2)
  黄州萝卜(3)
  罗田板栗(1)
  罗田甜柿(11)
  麻城茶油(7)
  麻城福白菊(5)
  武穴广济佛手山...(1)
  黄冈美食(41)
  报纸(16)
  期刊(11)
  赤壁东坡饼(2)
  黄冈糍粑鸡汤(2)
  黄州烧梅(2)
  麻城肉糕(2)
  武穴酥糖(4)
  蟹黄鱼翅(2)
  地方文化(73772)
  黄冈(73738)
  红安将军县(24)
  英山茶韵(10)
  黄冈名人(41461)
  人文巨匠(28268)
  科研巨匠(13193)
大别山东段“佛子岭群”的划分和时代问题
作者:郑文武  召开年:1962-01-01 会议名称:中国地质学会第卅二届学术年会
描述:大别山东段“佛子岭群”的划分和时代问题
湖北大别山地区区域物性参数浅析
作者:暂无 召开年:1982-01-01 会议名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
描述:湖北大别山地区区域物性参数浅析
安徽大别山地区的一个超镁铁质冷侵入体——对霍山县铙钹寨岩体的再认识
作者:杨锡庸  召开年:1983-01-01
描述:引言七十年代前期,从传统的“岩浆成因”观点出发,霍山铙钹寨岩体被认为是岩浆原地侵入、就地分异的产物。其实,N.L.鲍文早在1928年就对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岩的传统岩浆成因说提出了异议。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实验研究和野外地质工作的进展,深部地质资料的获得,以及板块理论的兴起,“固态冷侵入”的观点已得到更多资
大别山区域变质带及地质构造的研究
作者:谢窦克 史鸿歧 马承安 郭坤一  召开年:1983-01-01
描述:大别山地区有一套分布广泛厚度巨大的前寒式系变质杂岩。它伴随着蛇绿岩套出现在大别山南侧。这套变质岩石记录着构造事件的环境和压力与温度条件。在建立大别山地区的构造模型时,变质杂岩所提供的信息,是一个重要的侧面。现代板块构造的地质理论,认为碰撞带是产生造山运动的主要原因,它引起区域变质作用。晋宁旋回使大别山地区的前震旦系地质体均发生变质,形成高压变质带。假如我们同意 W·G 厄恩斯特
秦岭东段及大别山晚前寒武纪古构造
作者:杨森楠  召开年:1983-01-01 会议名称:前寒武纪地质第3号——国际晚前寒武纪地质讨论会
描述:秦岭东段及大别山晚前寒武纪古构造
大别山古缝合线的研究
作者:谢窦克 郭坤一  召开年:1984-01-01
描述:大别山地区北西西-东西向古构造边界的研究,是在李春昱先生的热情指导和支持下进行的,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充分地证明了在晋宁旋回期间,这里曾发生古华夏大洋板块向北的俯冲并消减到古中朝大陆板块之下,在大别山地区形成一条缝合线。在这条构造线上,有发育较好的蛇绿杂岩,成线型分布。它的南侧有蓝闪片岩相、榴辉岩相低温高压变质杂岩带。地球物理资料证明该区为一“阻隔”带。
规模巨大的“飞来峰”—大别山
作者:夏浩明 奚树枫 马铁生  召开年:1985-01-01 会议名称:全国推覆构造及区域构造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构造发展史 飞来峰 推覆构造 构造作用力 构造型式 成因 
描述:该文就地处华中、华北自然地理分界线上的大别山的成因提出大胆的设想,认为它是从距今位置以北的一、二百公里外“迁移”而来的山。列举出储如地理学上的,地貌学上的,地质学上,构造学,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方面的事实作为证据加以分析得出的这一结论。该文认为造成大别山“南迁”的构造机理是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由于印度板块迅速向北“溧移”和欧亚大陆猛烈碰撞,造就出喜马拉雅山,同时把我国西部大陆...
皖西大别山北坡---卑史杭灌区农田生态功能的调查研究
作者:王家堂 蒯文藻  召开年:1985-01-01 会议名称: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全国农业良性循环工程学术讨论会
描述:皖西大别山北坡---卑史杭灌区农田生态功能的调查研究
对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地区大地构造问题的探讨
作者:钱熊虎  召开年:1985-01-01 会议名称:全国推覆构造及区域构造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地质构造 成矿区 构造型式 大地构造学 控矿构造 大地构造分区 地磁图 多金属矿床 
描述:位于华北地台,秦岭褶皱系,杨子准地台三个大地构造单元交接部位的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是应力场集中的复杂构造区。这个构造分区及构造归属是目前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该文根据该区区域地球物理(化学)场,如区域磁场,重力场,航放伽玛场,地球化学场对“三山”地区的大地构造问题进行了探讨。该文分析了构造的分布范围、成因和形成方式,同时结合该区的控矿构造的情况,对各种金属矿床的成矿带进行了探讨。(袁崇焕摘)
大别山东段双变质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作者:马宝林  召开年:1986-01-01 会议名称:全国变质地质及变质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 关键词:变质作用 大别山 矿物组合 大地构造学 变质带 矿物学 混合岩 
描述:大别山东段双变质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Rss订阅